主任的話
【資優生的養成】
近期即將舉辦國中入學的資優生鑑定,關於資優生怎麼定義,及資優生的學習與其他學生的差異我相信是許多家長都很好奇的。以特教法來說:資優生有六種不同的分類,是指在記憶、理解、分析、綜合、推理、評鑑等方面表現優異,國高中階段的「學術性向優異」是指在學科上表現叫傑出的孩子。
從事教育這些年來,我也曾經帶過不少我覺得很優異,但是成績卻不理想的孩子,反之,也有遇過是學校資優班的孩子,卻讀書讀得很辛苦,彷彿他的學術領域優異,變成了他學習上的負擔。
在教育這個領域中,有一個很重要的部分叫做特教,是為了滿足有特殊學習需要者的教育需求,而專門設計的教育策略。適性教育,也是大家所期待的教育方向,而資優生的學習及「養成」可能是許多家長想知道重點。
在許多年的實務觀察下,許多資優的孩子都有一些特質,他們的思考很開放,對於世界充滿好奇,喜歡發問,善於拼湊、理解、重整。很有自己的想法,通常很難被說服,但是能接受理性的分析與溝通。喜歡自己安排自己的時間,通常自律,但是自由起來也像風一樣,令家長們摸不著頭緒。
這樣的孩子在學習表現上都有相對突出的地方,對自己喜愛的東西也很執著,在和他們聊天時也會發現,其實父母給予的自由也很多,從小帶著他們體驗、探索,在價值觀正確的範圍下尊重孩子的意願。還有,我發現時常和父母聊天的孩子,都很樂觀靈活。
我相信給孩子最適合他們的才是最好的,和孩子討論每個事件的始末,傾聽他的觀點,理解他的感受,尊重他的決定,這也許是說起來輕鬆,但做起來很難的一串口號。而資優生與績優生真正的不同,一是資質優異,
另一是成績優異,兩者也許在追求成績的求學階段難分軒輊,但真正的資優生能有面對困境的勇氣、試著用自己已知的知識和技能,去解決未知的問題。每年我們在做適性分班的時候,幾乎都是挑燈夜戰的討論,每年都會有一些很意外得到老師們認證的資優班入選者,他們的成績表現不突出,但是在課程上和老師的
互動、反應、分析的過程,都讓老師們印象深刻,這樣的孩子也許沒有入選學校的資優班,但是在我們的資優課程啟發之下,往往會有意外的成果。相較之下,有些認證過的資優生,學習起來卻比較沒有熱忱,很明顯的,長期受訓準備考試的績優生,會在課業愈來愈繁重的時候,逐漸失去學習的動力。
身為父母師長在發掘孩子的潛能之後還是給他們自由開放的發展,在身邊感受著他們的情緒,鼓勵且教導著,資優生的養成,我想是比績優生的訓練,來得有意義許多,這也是我做教育的初衷。